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妙书苑 >>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 >> 第218章 投石问路

第218章 投石问路 2/2

其实这个题目本就个坑,无论怎么回答都不讨巧,考验的是他们在朝堂上的应变能力。

见无人再作答,刘志便越过这个话题,开启了第二个策论题目。

“大汉近年气候多变,旱涝灾害频发,而大多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无法担负起灌溉和饮水作用,问可有解决之道?”

又是一个贴地气的民生问题,让在座的大臣们,神色渐渐都凝重起来。

这些问题陛下与其说是在考验殿试考生,不如说是在问策满朝文武。

汉代很重视水利兴建,修建了著名的成国渠、龙首渠、白渠、六铺渠等等。

但基本上都是在西汉时期修筑的,东汉时期也进行了一些维修,直到顺帝时,出现了重大的转折。

朝廷认为暂时不需要大型的水利工程,所以将兴修水利的任务下放给了地方,由各地自行负责。

直接的后果就是,几十年来,绝大多数的水利工程再也没有维修过,而气候又反常,水灾频发,毁坏了很多原有的水利设施。

这一切,朝廷并非不知道,只是当今天下问题太多,朝廷权力更迭频繁,光是处理地方叛乱和边境问题,就够让人焦头烂额了。

在此情况下,吃力不讨好的水利维修事宜,根本鲜有人关注。

即使是有忧心民生的地方官上书,但因为缺乏朝中势力的支持,人微言轻,也无济于事。

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全国现有的水利设施大多数都已经瘫痪了。

地方政府也不是个个都听之任之,也有心忧天下想为百姓们做点实事的,只可惜能够服劳役的人口越来越少,地方财政又负担不起,有心无力,也无可奈何。

但现在,皇帝借着这样的场合突然提起,所释放出来的讯息,很显然是在投石问路。

“陛下,在下南阳岑晊,认为朝廷应该将水利权限重新收回,集中人力物力,统一安排。”

说话的人亦是一名三十多岁的儒生,气度不凡。

“尝闻黄河泛滥,沿途百姓深受其苦,抛家弃子无处容身。

而以一县一郡之力根本难以完成这般浩大的治理任务,非国家无以胜任。”

黄河在汉代多次决堤,当年汉武帝时决口后,甚至长达二十年泛滥成泽。

后来武帝下决心治理黄河,将之改道而行,并疏通了河道,使得此后多年未有决堤发生。

大汉朝廷最后一次治理黄河,是在汉顺帝中期,此后权力下放,如此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便再无人提起。

偏偏近年来天气失常,虽未有发生大规模的决堤,但依然岌岌可危,为两岸百姓带来了不少影响。

看来这位南阳岑晊,平日里还是很关注民生的。

紧接着,又有数位考生站出来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但总体来说,都赞成由朝廷统一调度,只是在细节上有所区别。

就在众人以为不会再有任何新见解之时,一直没发言的陈寔站了出来。

“颍川陈寔见过陛下,昔太史公作《河渠书》,言水利乃民生国计之根本,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武帝时动则数万人兴建水利,至今百姓仍得其惠,水利之权收归朝廷,是势在必行。

然如何调度安排,却不可遵循旧例,需分轻重缓急,大事小事。至于劳役,亦不能强行摊派,可按受益多寡而出。”

果然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刘志眼中一亮,仔细地听他继续说下去。

“例如,河道或者沟渠沿途灌溉之土地,每一百亩出一名人丁服劳役,这样公平公正,修建时事关切身利益,自然就会加倍出力。”

简简单单的一个主意,便解决了修建水利工程的人手短缺问题,以前都是按照人丁抽劳役,数量不足很正常。

现在按照田亩抽劳役,那些土地大户们自然无法再逃避应负的责任。

但这计谋说得光明正大,哪怕那些大户们百般不愿,也不能明目张胆的推脱。

妙,真是妙极了,哈哈。

看着殿中各位大臣们的神色,刘志只觉得心中十分爽快畅意,这些人,个个家中都有良田千顷,若是此计为皇帝采纳,他们都要多出数百劳役名额。

这可是个不小的负担呢,你说他们心里能痛快吗。

只不过这些人个个都是修炼成精的老狐狸,表面上依然不动如山,但刘志天天与他们打交道,早就摸透各人的脾气习惯。

仅仅从微表情和小动作,就能猜到一部分的情绪。

殿中陈寔还在侃侃而谈,“再者,事有轻重缓急,朝廷水官经过调查考证之后,给各地方官府下达任务,事小则限期自主完成。

事大便将命令下达到州牧,若是需要数州配合,朝廷可委派水官和御史同往督促协调。”

这些建议全面周到,有理有据条理分明,绝不像一名政务新手所为。

陈寔的简历刘志早已关注过,他一直担任各种地方小吏,熟知地方民情与官府运作模式。

身为社会普通底层人民,他最清楚黔首百姓的苦楚,也能够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看待问题。

刘志有理由相信,关于水利兴建维护的事情,陈寔绝不是第一次考虑,他应该早就苦苦寻求过解决之道。

所以今日才能出口成章,道出如此完美的方案。

“好,说得好。”

见皇帝高声叫好,丝毫也不掩饰自己的赞赏之情,众臣心中便知道,这陈寔是绝对入了天子的眼,之后仕途亨通,前途不可限量。

“颍川陈寔锦心绣口,定为策问第一,诸位以为如何?”

刘志的话听着是在征求意见,但语气笃定,毫无商量之意。

之前的殿试,名义上是由天子主持,实际上当皇帝的只是来亮个相,基本上都是由太尉来提问。

但刘志坚持要由自己来考核,黄琼又担心皇帝猜疑忌惮,便俯首同意了这个决定。

现在,众臣即便有不同意见,但陛下才是主考官,他提的问题,答案标准自然也只有他才能制定,旁人无法置喙。

一阵沉默之后,太尉黄琼首先表态了,“陈寔之策甚妙,堪当第一。”

他这一发话,其他人也就陆续表态,基本上都表示赞同。

“既如此,那颍川陈寔便为此次殿试魁首。”

皇帝一语定乾坤,陈寔依旧姿态沉稳,不卑不亢地谢过皇恩,这份从容淡定的气度,让人瞩目。

其他的二十四名考生立刻向他表达了祝贺之意,不管是否真心信服,至少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愿意失了风度,被人瞧不起。

“第二名,南阳岑晊,第三名渤海高洵。”

第二和第三名就本不在群臣关注点上,陛下说是谁就是谁,不会有人不识趣地提出异议。

喜欢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请大家收藏:(www.miaoshuyuanxs.com)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妙书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最新章节 -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全文阅读 -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txt下载 - 共赏清歌的全部小说 -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 妙书苑

猜你喜欢: 诡秘之主当不成赘婿就只好命格成圣开局失业,我让歌坛大魔王回归大禁区:东非大裂谷傲娇校花爱上我狗带吧青春窃天完美世界红楼之挽天倾签约AC米兰后,我开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