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妙书苑 >>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 >> 第264章 大考来袭

第264章 大考来袭 2/2

由于童试时报名人数太多,又良莠不齐,所以各地采取了加大考试难度的办法。

其结果很惨烈,直接在第一关就刷下来一半还多,以至于后面的县试和州试,不得不放宽条件。

就这样,能够顺利走到京城的,也只有这么多。

从正月之后,就有些外地考生陆续往京师赶了,一部分是想路上趁机游学,还有一部分是想早点到京城来探探路子。

总之,夏天的时候,到达京城的考生就已经占了一多半,有些世家子弟寄住在本家或者亲朋家中。

而另一些出身寒门甚至是商家的考生,就只能住在客栈里,一时之间,京师但凡像样点的客栈,都住满了人。

当然,财大气粗的也会自己租赁房屋居住,这样要方便得多。

这些考生每日里都会参加各式各样的集会,有的是文士之间举办的,也有些达官贵人的宴会,也就是广撒网,结个善缘。

说不定其中哪个金榜题名,一飞冲天,将来要是出息了,也能有个香火情。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部分学子因为文采出众,赋了首好诗,或者做了篇好文章之类的,

立刻就会名声大噪。

马上就会被引荐给豪门大户,或者是名宿高士之类的,这种事情都是两厢情愿,双方获利。

对于豪门来说,这就跟以前眷养门客,或者是收容附徒一般,赌的就是对方日后的前程。

这也是壮大家族的一种方式,而对于考生来说,能够受到当权者的青睐,以后在官场上就要顺遂得多。

否则无依无靠的,光是自己孤军奋战,何年何月才能出头。

这些流传的诗集文章,刘志案头也都有,没事翻了翻,有几首诗还真不错。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保证每首诗都是本人自己做的,也不排除花钱请人带笔,就为了扬名立万。

这些都是虚名,将来考试的成绩才是硬道理。

何况有的人诗才敏捷,一做诗就才思泉涌,可偏偏写文章却不行,策论更是一塌糊涂。

会写诗,但不会当官的人,后世比比皆是。

相比起来,刘志反倒觉得,汉代重策论轻诗文,在考试中是有一定道理的。

作为文人,可以去做一些文职,也可以去做老师或者专职诗人,但若是去做行政长官,甚至是带兵打仗,那只能说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场灾难。

也因此,刘志在确定科举制度之后,完全关闭了举孝廉的制度,却部分地留下了征辟制度。

就是为了给有特殊才能的人,留下一个进阶的道路。

只是征辟制被严格化了,要求也很高,如果确实有某方面的超卓才能,征辟之前,也要经过相关专业人士的特殊考试。

只有合格以后,才能得到任用。

而且征辟制度,都是有特定的官职,不是什么样的官职都能担任的。

所以在科举这一块,刘志始终将策论的地位放在第一位,有行政才能或者刑狱才能,更适合为官。

考试的日期定在八月初八、初九这两天,是由钦天监和太史令共同算出来的吉利日子。

刘志觉得正好,考完后刚巧可以在八月十五这天放榜,正合了后世蟾宫折桂的典故。

今年的考试与去年相比,更加隆重也更加正规,至于地点,同样是在太学中。

没有任命主考官,由他自己挂名兼任,但却同时任命了三位临时副主考。

一位是翰林院主编胡广,一位是国子监祭酒,另一位则是秘书省大学士尹颂。

这三个人各代表了一类势力,翰林院和国子监都偏清流,尹颂则代表了朝廷文官集团。

当然朝廷大佬这么多,一品大员也有好几位,之所以选择尹颂,一来他为人刚正不阿,不会徇私舞弊。

二来他是个独臣,刘志也有意让他通过这个机会,培养一些门生,免得过于势单力薄。

毕竟朝堂之上讲究的就是个平衡,但如何平衡,认真说起来十分复杂,可要往简单里说,就是一句话:锄强扶弱。

就如同为果木修枝一样,谁太强就要压一压,修剪掉一些枝桠,而太弱的就要为它打开光路,通过种种手段扶持,逐渐让它强壮起来。

最终才能长成一颗营养均衡枝繁叶茂的大树。

考试的规则也重新颁布了,随机调动了城门校尉和执金吾轮流站岗。

入试前要统一搜身,不许携带任何多余的物件,考场内会统一提供笔墨纸砚。

午餐也由官府统一供应,就连上厕所的地方也有专人监视。

考题更是由皇帝亲自掌握,直到最后一刻才由御前侍卫押送到考场中,可以说保密工作绝对是做得很到位了。

考试之前没有任何办法徇私舞弊,因为题目还在刘志的脑海中,并没有记录下来。

三年前刘志就曾经下诏公布,考试必须用正隶书,也就是官方规定的字体。

收卷后,刘志参考了现代高考的方式,将名字用白蜡封了起来,阅卷完成之后才能解封。

这一次阅卷,除了太学的博士和翰林院的众编修之外,秘书省和中书省也派出了部分官员参与阅卷。

八月初八,整个帝国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太学门口。

晨曦中三千多名考生,按照抽签抽到的编号,整齐的列队入内,在搜身之后将按照编号进入相应的考场。

考室共有六十多个,也幸亏太学本来就够大,能容纳得下这三千多名考生。

随着角楼的钟声悠扬响起,全城人都屏息以待,刘志下令,这两日城中各处不得喧哗吵闹。

凡是打扰到考生的,不问缘由,一律先抓起来再说。

其重视的程度,与后世的高考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刘志个人觉得,与公务员考试倒有几分相似之处。

都是一考定生死,能够直接进入国家机构任职。

初八考三科,第二天初九日再考三科,与明清科举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天考完之后,考生可以出考场回家休息,第二天继续考试。

而明清时候的科举考试,是关在一格一格的小厢房里,吃住都在里面,一考就是三天。

刘志认为这样有个很大的弊端,如果因为吃睡不习惯,影响了状态,很可能会发挥失常,白白耽误了考试。

反正只要保密措施到位,在不在考场过夜,真的无关紧要。

初八的晚上,太学附近的各处客栈热闹非凡,许多人都将当天的答案抄了出来,相互比较。

尽管还不知道朝廷的标准答案,但考得好与不好,相互之间一看还是有个大概。

不过第一天的考试主要都是经学和算学之类的基础知识,在分数的占比中不是特别高。

关键还是要看明日的策论文章,至于之前传的沸沸扬扬的诗词,到底明天会不会考,还是个未知数。

喜欢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请大家收藏:(www.miaoshuyuanxs.com)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妙书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最新章节 -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全文阅读 -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txt下载 - 共赏清歌的全部小说 -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 妙书苑

猜你喜欢: 诡秘之主当不成赘婿就只好命格成圣开局失业,我让歌坛大魔王回归大禁区:东非大裂谷傲娇校花爱上我狗带吧青春窃天完美世界红楼之挽天倾签约AC米兰后,我开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