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妙书苑 >>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 >> 第349章 玉堂殿试

第349章 玉堂殿试 2/2

刘志询问了他的老师,发现刘瑜在这方面确实有天赋,于是让他每日抽半天时间,去科学院学习。

在那里,刘瑜简直如鱼得水,如果将来他能成为一个科学研究者,为大汉的工业发展增添力量,也未尝不可。

这次大考,刘志自然以皇帝的身份主持,而副主考则是胡广、荀爽和陈蕃。

荀爽作为大汉科举史上唯一的三元及第得主,他的无双记录,至今为止都没有人能够打破。

这使得他已经被大汉民间神话为一个完美人物,老早就有传言说他是文曲星下凡之类的。

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荀爽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资历,这是他首次担任科举副主考,也无形中说明了皇帝对他的信任。

现在的大汉科举,与最开始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最显著的不同,就是开始分科考试。

当年的特殊人才选拔制度,也已经纳入了科举范畴。

所以赶考的学子们,也分为工科,农科,文科、医科四大类,第一天统一参加基础的经学、算学和史学考试。

从第二天开始,将分别参加专业知识考核,工科由科学院主持考试,农科和医科分别由农学院和医学院主考,而文科则由翰林院主持大考。

这使得各类专业人材的考试更公平,而且他们将来的仕途也会与科目息息相关。

医科不用说,将来就是当医师,或者入太医院,以及医药署等地。

农科除了入农学院,还能成为农官,工科也差不多,但除了科学院,还可以进入工部和内务府等相关部门。

文科的范围更广,录取后可以入翰林院,可以入各部当文吏,也可以去当地方政府官员,路子更宽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想入刑部或者大理寺,还有督查院这些地方,需要进行单独的专业考试。

如此一来,要比从前划分更准确,能够为各种部分输送专业人材,也使得大汉的官员们更合格。

说实话,还在现代的时候,刘志就对古代的科举制度非常好奇,光学个四书五经,就可以当好农官、刑官和各种专业官员?

这一点他十分存疑,一个书呆子,不通人情世故,还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能当个好官吗。

因此穿越之后,他对这件事情一直很看重,只是当时还是举察制度,要想完成心中的目标,实在是任重而道远。

所幸二十年过去了,他的目标如今已经一点点完成,虽然在执行上还有许多弊端,至少体制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了。

为了锻炼自己的儿子,这次科举大考,他让刘瑾全程参与。

国家大考,是整个朝廷最隆重的事件之一,从上到下的所有部门,几乎都有参与其中。

与现代的高考相比,虽然参与的人数没那么多,但规格却更严厉,应该说与公务员大考最类似了吧。

毕竟考中了就直接能够进入国家体制,所以对于读书人来说,是直接决定命运的考试。

同时这也是一场整个京师的狂欢,从最开始的两千多名考生,到现在的一万多考生,数量上的变化,也表明了这二十年来教育的迅猛发展。

为了应对数年一次的大考,刘志还兴建了专门的考场,地点就在夏门外。

被刘志借用后世之名,称为贡院,整个建筑面积十分宏大,占地达到两百多亩,是他上任以来,所修建的最宏伟建筑。

贡院完全是为了应对考试而修建,除了一间间的考场,还有临时宿舍和食堂,便于统一管理,免得再出现食物中毒之类的恶性事件。

这里平时并不开放,但却有专人打理,到了考试时,会提前让军队接收。

即便是负责安全守卫加监视的军队,也抽调了分属于三个机构的人员。

羽林军、执金吾和龙麟卫,他们之间可以互相牵制,以免出现坚守自,盗的情况。

而考试期间,整个夏门亭都会实行严格的交通管制,不允许车辆私自进入,不允许大声喧哗吵闹,影响考试发挥。

甚至整个京城都会实行宵禁,从戌时之后就不准在街上随意闲逛了,而这一点不仅仅是为了保障考试的正常运转,更是为了营造一个庄严的气氛。

从古至今无论什么年代,知识从来都是有价的,也是神圣的。

只不过刘志将古人心中单纯的圣人经史子集,扩展到更广阔的范围。

考试时间为三天,可从考生进京开始,到考后我分配职务,前前后后差不多要一整年的时间。

考试采取后世的糊名制,阅卷老师也不能私自开封,而且仍然采取三名老师交叉阅卷的形式。

至于基础题都会采取标准答案,而文章,诗词和其他需要自行发挥的题目,尽管答案比较灵活,但也会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这也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舞弊行为,当然无论怎么严格,这种行为也不可能完全杜绝。

所以刘志采取了严格的惩罚制度,只要事后查实舞弊行为,都将严惩不贷。

当年初开科举之时,实行的西园诗会,插花游街,御殿赐宴等等盛会,都已经作为传统节目保留下来。

使得科举大考成为全国性的盛会,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外地学子,赶到京城来观摩。

一来趁这个机会多了解科举制度,二来与各地学子多切磋学习,第三嘛,也就是来感受一下气氛,为自己打打气。

因为分了四个大类来进行考试,所以考试之后的殿试规则,也进行了调整。

殿试时会将文科、工科、农科、医科四大门类,各评出前三名。

然后用基础知识类的题目,评出总的名次,决定最后的魁首、榜眼和探花人选。

殿试固定在玉堂殿举行,会有专门的考官现场考试,也会有文武大臣们临时加题。

若是正常的年份,皇帝还会进行亲自考核,但今年陛下只能是做做样子了。

当然如果他兴趣好的话,可以把题目写在纸上。

为了让太子刘瑾有一定的参与感,刘志决定让他在殿试时出一道题。

虽然只有十二岁,但刘瑾向来少年老成,身姿笔挺的坐在大殿上,表情严肃凝重。

作为帝国未来的继承人,在座的谁也不敢小觑他。

参加殿试的人数并不算多,只有五十人,工科农科和医科各十人,由于参与文科考试的人数最多,所以评出了二十人。

经过一轮紧张的考试之后,最后文科评出六人,其余各科评出了前三名。

在整个科举考试之中,前面的环节都有可能存在舞弊行为,但唯有殿试这一个环节,没有任何水分参与的。

无论多么牛皮的人,也不可能在满堂文武百官以及皇帝的注视下搞鬼。

因此能被选到玉堂殿来的五十个人,绝对都有着真材实料,是这次大考之中的佼佼者。

喜欢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请大家收藏:(www.miaoshuyuanxs.com)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妙书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最新章节 -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全文阅读 -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txt下载 - 共赏清歌的全部小说 - 朕就是喜欢偷怎么了 妙书苑

猜你喜欢: 诡秘之主当不成赘婿就只好命格成圣开局失业,我让歌坛大魔王回归大禁区:东非大裂谷傲娇校花爱上我狗带吧青春窃天完美世界红楼之挽天倾签约AC米兰后,我开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