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妙书苑 >> 南明靖江王 >> 第三百七十五章 朝鲜(一)

第三百七十五章 朝鲜(一) 2/2

人质生涯,一待便是七年。

返回朝鲜没多久,兄长昭显世子去世,按照愦例,应该立昭显世子之子为王世孙。知子莫若父,仁祖知道自己这个二儿子本事大,欲立其为王世子。不合礼制,遭到多数大臣反对。这个时候,清廷帮忙了,亲清派洛兴府院君金自点支持。清廷还派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祁充格、礼部郎中朱世起等前往朝鲜,于顺治三年(1646年)正月初三日正式册封其为朝鲜国王世子。

李淏的韬光养晦得到了第一个回报。

后来,父亲仁祖薨了,李淏继位。当时朝中掌权的官员分为四党,分别是洛兴府院君金自点为首的洛党、原平府院君元斗杓为首的原党、金集等“山林”儒者势力为首的山党、金堉等汉城政界官僚为首的汉党。其中势力最强的是洛党。以金自点为首的洛党,最大的政治特色就是亲清,他们强制要求在所有场合都使用清朝年号。

洛党势力很大,又有满清支持,孝宗决定,继续韬光养晦。表面上将金自点等人捧得高高的,暗地里扶植自己的势力。他起用亲明的山党和汉党人士,任命金集为礼曹参判、大司宪,宋浚吉为司宪府执义,宋时烈为司宪府掌令,还召见了已经隐居的斥和派重臣金尚宪。

然后,制造舆论。接受弘文馆应教赵赟的建议,不在仁祖玉册、志石中写入清朝年号,传递出反清的信号。又开始酝酿“北伐论”,计划配合中原反清势力,武力推翻清朝,恢复明朝,一雪丁丑下城之耻。

为了试探大臣的态度,他在一次经筵中强调汉武帝能雪平城之耻,故优于汉文帝。这席话遭到在场儒臣的反对,但宋时烈等大臣却从中悟出了孝宗大王的深意,上疏提出了“修政事以攘夷狄”的主张,就是对孝宗“北伐论”的回应。

见到这道疏,孝宗放心了,朝堂上亲明的大臣还是很多的。于是,准备就绪后一举发难,将洛党领袖金自点流放,原党领袖元斗杓罢官。

接着,改革。

孝宗意识到朝鲜要想摆脱清廷的控制,必须改革,增强国力。

他推广西洋传教士汤若望所创的《时宪历》;推行代贡收米、按田结算的“大同法”;实行推刷奴婢,扩充财政;扩充军备,以李时昉为守御使,负责整顿拱卫京畿的守御厅,将其下属的牙兵改编为铳手和射手。以李浣为御营大将,负责整顿和扩充中央军御营厅,扩充至二万一千人,并在御营厅设置骑兵及炮兵。接着又拜李浣为训练大将,对另一支中央军——训练都监进行整顿和扩充,将训练都监兵由五千扩充到七千余人。将自己的禁军三卫——内禁卫、兼司仆、羽林卫合并为“内三厅”,设左、右别将以统管,同时将禁军人数由六百扩充到一千。对于地方军,实行营将制度,从中央派遣营将来训练和指挥地方军。

一系列改革引发了支持改革的汉党和保守的山党的矛盾,孝宗展现了铁腕,支持金堉为首的汉党,金尚宪、金集、宋浚吉、宋时烈等山党人士全部离开朝廷。

洛党反扑了。金自点被流放后,派心腹李馨长密告清朝,称孝宗罢黜亲清旧臣、起用斥和士人,并密谋反清,还送去了不写清朝年号的仁祖长陵志文文本作为证据。恰好此时孝宗上奏汇报“倭情”,请求允许朝鲜修筑城池、训练士兵来防备日本,同时又请求将漂流汉人船只送到倭馆,惹恼了清朝。多尔衮大怒,派祁充格等六名使臣去敲打朝鲜,史称“六使诘责事件”。

当时“人情震惧”、“朝野汹汹”,传言清兵压境。孝宗听说后也“大惊忧,达夜不寐”,仔细思索后,他决定继续韬光养晦,起用已被罢官的元斗杓为远接使,拉拢原党对付洛党。清使见其态度恭顺,便雷声大雨点小,只问了筑城一事,很快过关。接着,

清使为多尔衮提亲。没法子,韬光养晦!孝宗遂以王族锦林君李恺胤之女为自己的义女,封为义顺公主,嫁给多尔衮。

搞定了满清后,反手收拾国内的亲清派

粉碎了洛党的未遂政变,将金自点从流放地光阳押赴汉城,凌迟处死,彻底巩固了王权。接着以汉党金堉、郑太和轮流为领议政,主导政局,同时辅以原党及南人的势力。

孝宗严肃地问领议政金堉:“派往明国的密使出发了吗?”

金堉道:“臣已派宋时烈前往南京。他已辞官,即使被蛮夷抓住,也不容易暴露。

宋时烈是山党领袖,也是孝宗的第二位老师,虽然因为守旧、反对改革,被罢官,但却是铁扞亲明派。

孝宗对宋时烈的气节和人品是十分放心的,点点头道:“金卿派宋时烈去办这事甚好,宰相气度也!”

金堉笑道:“殿下,臣跟宋时烈虽然政见不同,但并无私仇,都是一心为了朝鲜”。

喜欢南明靖江王请大家收藏:(www.miaoshuyuanxs.com)南明靖江王妙书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南明靖江王最新章节 - 南明靖江王全文阅读 - 南明靖江王txt下载 - 泱泱大明的全部小说 - 南明靖江王 妙书苑

猜你喜欢: 诡秘之主当不成赘婿就只好命格成圣开局失业,我让歌坛大魔王回归大禁区:东非大裂谷傲娇校花爱上我狗带吧青春窃天完美世界红楼之挽天倾签约AC米兰后,我开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