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榜写作榜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妙书苑 >> 明朝小官人 >>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一章 2/2

大江一年四季奔腾呼啸,从不会冻住。已近年底,船只仍然频繁往来于江面之上,倒是乡下的池塘都结了冰,李大伯托人送口信到城里,催促李乙回家团聚,一家人好预备过年。

李乙拒了金家的求亲,怕金家人再上门烦扰,也想早些回乡下,奈何年底事多,一时抽不得身。

李绮节也忙得晕头转向,她既要忙着理清李家铺子上的账务,还得偷偷摸摸和花庆福对账。每天孟家的鸡才一啼鸣,她已经坐在房里打算盘,夜里各家点起灯烛,她还在案前忙活。连吃饭都是囫囵吞枣,不管咸淡,用菜汤泡一碗米饭,随意扒两口就是了。

因为冬日严寒,天天粥汤进补,又整日不出门,城里的小娘子们脸蛋都圆润了一些,唯有李绮节反而瘦了。

李子恒和进宝却是逍遥自在,忙完了家里的杂活,整日结伴去渡口坐大船、看热闹:年底许多富户人家携家带口,回乡祭祖,渡口的往来船只要比往常多出一倍,船上装的都是南北东西的各种稀罕物儿。

更还有从南边买来的,操着一口吴侬软语、会吹弹拉唱、貌若天仙的十二花娘,扎了戏台,在江边连唱三天,仿照淮扬之地的风俗,要斗花魁。

瑶江县文风不盛,花娘们也不似南方名妓——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渡口的那些花娘迎来送往的都是本地富商、渡口水手,自然无须认字,不过是会些俚曲小调罢了。

于是南方买来的十二花娘成了稀罕,城里人都想去瞧个新鲜,见识一下南方佳人的风采。

斗花魁时,碍于风俗,花娘们不能抛头露面,戏台上蒙了纱帐帷幔,花娘们在里头,或鼓瑟或吹笛或奏琴箫或弹琵琶。

老百姓们隔着一条江,一边对戏台子上堆的百宝箱品头论足,猜测里头装有多少金元宝,一边抱怨离得太远,看不清花娘们的相貌。至于花娘们到底唱得怎样,弹得如何,是无人晓得的。

湖广之地民风彪悍,城里还不觉得,乡野地方就放肆得多了,宗族势大,乡人野蛮,朝廷律法、儒家清规,还不如家里老娘的木棒管用,甚而还一度风行抢婚的旧俗。民间小娘子多半生得泼辣,言语惊人,行动大胆,并且不以为粗俗。斗花魁算不得什么光明正大的乐事,还有人斥责出资举办赛花魁的读书人伤风败俗,不配考取功名,但仍有许多好奇的年轻小娘子、小媳妇结伴来瞧热闹,想亲眼看看以美貌婉约闻名的南国佳人。

瑶江县的少年公子、半大小子们,这些天都在私底下品评那十二位花娘的美貌,其实隔了一道江水,笼了轻纱,花娘们又个个涂了厚厚一层铅粉,抹了大红的胭脂,一张张脸雪白似碗里的豆腐,艳红如灶膛的柴火,哪个瞧得明白?

进宝和李子恒那天也去瞧了回斗花魁的盛景,一路上两人争执不休,回到家里,还没争出个胜负。

他们也说不清花娘们到底美不美,甚至连个胖瘦高矮都没瞧明白,但还是当着宝珠的面,把斗花魁夸了又夸。

气得宝珠揎拳掳袖,把进宝按住狠狠揍了一顿。

李绮节没说什么,只是收回了李子恒可以任意进出球场的腰牌。

李子恒连忙赌咒发誓,说他只是去江边看热闹,绝不会和杨天保那样流连风月。

李绮节低头拨弄珠子,不为所动。

不能去球场观摩那些伎人们训练,对李子恒来说,简直是晴空霹雳,急得他抓耳挠腮,围着李绮节团团转,恨不能以头抢地,来表达他的决心。

爱热闹是少年人的天性,李子恒五大三粗,向来对情爱之事看得很淡然,对孟春芳的绮念来得快,去得也快,他去江边看斗花魁,的的确确完全是出于好奇。

李绮节自小和李子恒一块长大,当然明白李子恒的心思,不过她还是没有心软。少年公子都爱风流,哪怕李子恒和风流一个字都不沾边,她也要把源头掐得死死的。

李子恒作小服低,每天对李绮节嘘寒问暖,一大早亲自为她打热水洗漱,一天十几趟来回检视她脚下的火盆,看炭火烧得不旺,连忙去灶房添炭,栗子、红苕、芋头烤得金黄,一碗碗端到书案前,还剥了几只解燥的卢橘,放在碗边,就差没喂到李绮节嘴里了。

然而终于等到李绮节终于“大人大量“,原谅李子恒时,也到了一家人归乡的时候。

喜欢明朝小官人请大家收藏:(www.miaoshuyuanxs.com)明朝小官人妙书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明朝小官人最新章节 - 明朝小官人全文阅读 - 明朝小官人txt下载 - 罗青梅的全部小说 - 明朝小官人 妙书苑

猜你喜欢: 诡秘之主当不成赘婿就只好命格成圣开局失业,我让歌坛大魔王回归大禁区:东非大裂谷傲娇校花爱上我狗带吧青春窃天完美世界红楼之挽天倾签约AC米兰后,我开摆了